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帶著全人類的希望,成功登陸月球。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了除了地球之外的另一星球——月球。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那句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依舊讓人心潮澎湃。

50年后,我們在博物館也能親眼目睹震撼逼真的月球景觀。位于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NH)為此舉辦了“太空節(SpaceFest)”,推出一系列太空探索紀念活動。為了回顧這一創舉,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海登天文館采用了科視全新的投影系統Eclipse。

Eclipse 4K RGB純激光投影機,真HDR畫質
作為“太空節”當天的壓軸活動,模擬登月任務在全新升級的海登天文館中進行。活動的實現依托于科視與海登天文館合作開發的6臺科視Eclipse
RGB激光投影機。天文館負責人認為該投影機的對比度是目前適用于該領域所有投影機中的翹楚。
海登天文館的球幕最近完成了一次重大升級,配備一套高動態范圍(HDR)投影機系統。這對于任何一家天文館來說都是第一次,投影機的對比度前所未有地從7000:1上升到1,000,000:1以上,觀者能看清宇宙畫面中最亮和最暗的部分,這使海登天文館成為有史以來超級先進的天文館。請大家做好準備,你會驚嘆于各種眼花繚亂的奇觀。——Ellen
Futter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
本次活動通過Open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3D仿真,使用美國宇航局的任務數據模擬阿波羅宇航員登月的飛行路線。

(圖片來源:Matt Pruznick)
回顧活動向觀者展示高分辨率的著陸地點衛星照片。照片中有著陸艙基地的陰影和宇航員在月球土壤中的腳印等細節,通過翔實的細節深入了解月球表面。從那里,人們開始了零距離的月球探索。

(圖片來源: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網站)
全新投影系統和低增益屏幕令這一模擬太空的旅行更加逼真,它極大地增強了閃亮的天體和漆黑的太空之間的動態對比效果。
科視商用與娛樂事業部技術與定制解決方案的執行總監Larry
Paul表示,科視從2015年開始與海登天文館密切合作,開發Eclipse投影機系列。在環境光可控的條件下,它們的對比度可達20,000,000:1。現在,投影機已經安裝完畢,博物館正在為該系統開發專用的高動態范圍(HDR)內容。
科視擁有優秀的工程師團隊,他們不知疲倦,只為弄清所有細節、克服所有困難、確保項目圓滿完成。海登天文館比其他天文館更適合引導參觀者進行太空探索,因為它能夠完美展現太空深處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參觀者能看到月球,甚至太空中更遙遠的地方,直至肉眼所及的一切。而看到太空中的黑暗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這些微妙和細節之處才是探索外太空時真正值得注意的。——Larry
Paul

登月第四人——艾倫·比恩畫作
50年間,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從未停止,從首次登月,到探測火星,再到捕捉黑洞,甚至星際旅行的未來也在向我們招手。我們堅信,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永遠不會止步。當你有機會身處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一定記得在“未來到來之前”嘗試遨游在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中,體驗一番現代光影科技帶給我們的宛若身臨其境般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