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原創文章】
序言:
隨著投影產品介入文旅行業頻次提升;各地方部門、專業機構開始重視由投影方案做呈現的文創項目;“投影影像”與“文化”的聯系逐步加深,“投影地標”增多。鑒于大多數項目的受眾和消費群體是年輕一代,2024年,影像科技行業-青年作者平臺“影音Z評”全國“投影文旅項目和地標”探訪之旅繼續啟程。旨在以青春觀眾視角,鑒賞投影影像文化作品,突出科技文旅融合特色和投影科技的呈現力……
“影音Z評” 2024第10站:探訪山東美術館“無限之海”AI沉浸藝術展
時 間:2024年10月
地 點:山東 濟南 山東美術館
探訪人:Z世代小編、博物館小達人 - 光影行者 小旋風
時下AI技術的火熱有目共睹,通過AI生成,我們通過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世界,引發新的思考。而對于數字藝術/文旅影像而言,AI技術的興起同樣是一次內容的革新。這一次,“影像足跡”的行程來到了位于濟南的山東美術館,這里的一場名為“無限之海”的沉浸式AI數字藝術展通過影像從不同維度向我們娓娓道來海洋與生命的故事……
藍藻,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渺小的他們匯聚起來構成了保持生態平衡和推動生命進程的基石。生命的意義從來是如此偉大,在數萬年前的海底,生命就已蓬勃向上,生機盎然……如今的我們被“困”于這城市中,又將如何能感知到它們?
一片光影覆蓋,那些如夢似幻的海洋精靈躍然眼前。在這由10臺理光投影機共同打造的“海生萬物”沉浸場景中,人們仿佛深切地擁抱住這顆為藍色星球的生命源動力,五彩斑斕的生命在深沉的藍海中暢游,自由、蓬勃的香氛令人心神盎然。
場地中央倒懸著一顆金屬制的“水滴”,這滴“生命之水”的下方則是一片細沙混雜著些許廢紙屑。在這片由影像塑造的數字海洋中,我們才得以“深入海底”,看到大自然正在經受的人為摧殘……不敢相信當這滴“生命之水”滴落到那片被污染的砂礫之中將會怎樣,影像帶來美好的同時更給予我們深刻的警醒。
來到“文明之海”,海洋與人類藝術的淵源在AI的重塑下,通過莫奈-《海洋之舞》;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里》;馬遠-《水圖》;聶璜-《海錯圖》四組風格迥異的傳世經典再現而出,傳統與科技的碰撞讓身處現代的我們更多窺得古人對海洋的理解,收獲驚喜體驗的同時從不同文化角度更深入理解海洋。
“海上生明月”,來到“情緒之海”,這里的8臺理光投影機在L形折幕上投射出一望無際的靜謐海洋,同時在座位旁有著能通過攝像頭檢測觀眾面部表情的平板電腦。
愉悅的情感被檢測出來,前方的海洋場景也隨之變化,從波瀾不驚到浪潮涌動,正當我以為將要有洶涌浪潮襲來時前方卻又變得一片夢幻……
數字影像的非現實呈現很好地完成了現實與虛擬的平緩轉換,將“海洋”這一現實的意象賦予虛擬抽象的繽紛色彩,通過色彩的流動傳遞人類的情緒。影像與自然在天馬行空的創相結合下令人眼前一亮,沉浸其中。
在由3塊LED屏幕組成的“深海秘境”中,巧妙地利用屏幕放置位置的視覺差向觀眾呈現了裸眼3D般的效果。在這個“海洋物種保藏室”中,各式各樣未曾見過的奇妙生物挑動著人們求知的欲望。在科技進一步發達的未來,人們或許能揭露更多未知的、令人熱血沸騰的海洋奧秘。
展覽的最后,“人生之海”的主題頗具升華之感,通過掃描生成自己的數字畫像,而后將此刻的你放逐到那錯綜復雜的人生之海中去,直到你在光影之中再難尋到。每個值得紀念的時刻都是一段故事,共同織就我們的人生之海……
“無限之海”的影像為不同維度主題的建立提供了豐富的展示形式,也為觀眾提供了多樣化的優質體驗,而影像與AI內容的融合則是展覽與人共鳴的內核。現實的海洋或許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為此,被AI重塑后數字化的海洋通過影像平臺向人們傳遞美、傳遞知識、傳遞保護意識、傳遞深度思考。進而實現數字文旅/文旅影像在所謂“網紅打卡”背后的真正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