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原創文章】
2023年冬季,
投影之窗編輯探訪坐落在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的“鯨奇物語”展。展覽的優秀源于內容設計團隊的創作、影像設備的品質,更源于天津館適配光影展環境的場景搭建。如今影像廣泛應用于各類場景中,但其內容呈現質量則是有目共睹的良莠不齊,天津館對影像的重視無疑可視為眾業界的標桿。
科博館作為面向時代大眾的“公共文化空間”,其不僅要遵循文化與知識的內核,更要以貼近時代、迎合大眾的姿態示人。對于重體驗、有活力的“Z世代”們而言,即便是“知識聚集地”,亦需要兼顧娛樂性,而由影像主導的光影展則正中其下懷。
多達30臺投影機與鏡面墻體、氛圍燈光、文字介紹共同營造的“鯨奇物語”為何能擔得起“國家級”科博館中的“娛樂大旗”?投影之窗編輯認為有兩點比較重要。
首先便是其展覽意義。展覽“鯨遇、鯨躍、鯨落”三大主題本身既含有對鯨魚這一物種的科普意義,又由“一鯨落而萬物生”引申至保護海洋生態的教育意義。不僅如此,作為一場藝術展,通過影像內容的引導,鯨魚的一生又與“人生”若有相通,身為華夏民族的家國情懷、后代兒孫等情感與之共鳴,實現了更高層面的藝術價值。
其次則是內容呈現。整個光影展空間呈現了極佳的暗場環境,固定位置的射燈照明絲毫不影響影像內容的呈現,還投影色彩本真,提升觀眾置身展項中的沉浸感。6個光影空間采用鏡面視野延伸、巨幅曲幕、L型折面投影等不同展現形式,涵蓋觸摸互動、肢體工作互動、紀錄片觀賞等體驗形式,趣味性持續在線的同時令觀眾在一次次展現的穿梭間不由自主的產生上文所述的“保護海洋、人生意義”等高維度的思考。
而當我們走出“鯨奇物語”展,天津館內無處不在的影像更印證了這一點。
|